n129815

跷跷板效应显现 部分债基遭遇大额赎回

◎记者聂林浩

近期,股债市场呈现显著“跷跷板效应”,A股市场持续回暖,债券市场连续调整。截至7月25日,纯债型基金7月以来平均收益为负值,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情形明显增多。

业内人士分析,6月以来债券市场交易拥挤,叠加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暖,是本轮债券基金遭遇赎回的主要因素,但影响债市的基本面因素难言逆转,对未来债市利空有限。

债券基金频现大额赎回

在近期债券市场连续调整的背景下,债券基金业绩承受压力。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7月以来纯债型基金普遍亏损,整体平均收益为-0.11%,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不足35%。

债券基金密集遭到大额赎回。7月25日,银华基金公告称,银华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D类份额于7月24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提高该基金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同日发布类似公告的还有鹏华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D。

据统计,截至7月26日,近一周共有13只债券基金因发生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仅7月24日就有5只。自7月以来,因大额赎回而提高净值精度的债券基金多达36只,而6月和5月发生该情况的债券基金分别为19只和14只。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从纯债型基金赎回数据看,7月24日的赎回力度明显强于今年2月,仅次于去年10月,与去年8月的赎回力度大致相当。

权益市场回暖是主因

“受股票与商品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影响,近期债券市场承压,收益率持续上行,部分固收类基金产品净值可能受到影响。叠加债券市场整体久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长信基金固收团队向记者分析。

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表示,“反内卷”是近期权益市场的主线,带动商品和股票价格上涨,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此外,6月以来债券交易拥挤,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债市对于基本面回升、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十分敏感。

与债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7月24日债基频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之际,12只权益类基金集中成立,总发行规模超110亿元,多只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

不少机构对未来的权益市场持乐观看法。长城基金表示,这轮沪指站稳3500点的核心因素在于政策的催化带动顺周期板块的上行,呈现资产交易内需复苏的逻辑。从量能来看,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情绪较乐观,资金面上暂未看到转向的迹象,增量资金仍有较大的增配空间。与此同时,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未来居民资金也有望在市场赚钱效应显现时大量入市。

机构对债市不悲观

反观债券市场,市场担忧的债基赎回潮是否会持续发酵?某券商固收人士表示,近期债基赎回主要来自理财等资管机构的预防性减持,但尚未形成“净值下跌—赎回—债券抛售—净值再下跌”的负反馈循环。此外,目前居民端资金尚未出现大规模撤离理财或债基的情况。

国泰基金认为,本轮“股债跷跷板”与历史上典型的股债轮动有所不同,是由流动性主导,并非增长预期驱动,对债市利空有限。

展望后市,长信基金固收团队称,在央行维护流动性适度宽松的背景下,债市后续表现有望在调整中逐步找到新的均衡。从投资角度来看,短期内应更重视防御性,做好流动性管理,长期来看债券资产配置价值仍然显著。

“短期内,债市或缺少做多机会,随着前期低波状态被打破,接下来波动率和波动区间将放大。操作上,建议观察经济数据、高频价格信号等,配合关键点位进行交易。”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说。